
针对社会关切,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荆楚网联合举办“荆楚民生观摩团”活动。来自各领域的代表亲临现场,沉浸在“从农田到百姓餐桌”的粮食安全监测各个环节,收获了丰富的经验。
粮食安全是人民生活和发展的基础,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。近年来,湖北省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持续发力,通过政策引导、完善制度、优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,推动监管工作的深化和落实。从合规企业积极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实践来看,不难理解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。监管效率不断提高。
检查组现场的所见所闻,充分体现了湖北省监管部门“从源头严防死守”的理念。猕猴桃种植基地正在落实生态法规推广应用、防治技术、绿地管理、建立投入品监管账户等措施,保障粮食安全。基地引进的二维码追溯系统,可以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示果园信息和检测报告。这是监管层将“溯源监控”推向基层的结果。
如今,不少企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,其背后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“积极服务、精准引导”的大力推动。为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,监管部门开展监管开展交流活动,组织专家深入生产作业场所、仓储区域,帮助企业分类风险点、完善管理体系。公司可以主动将食品安全要求纳入其所有运营和生产流程。这种“监管+服务”的模式,不仅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意识,也消除了企业规范发展的障碍,使合规工作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。
食品安全技术的持续创新令人印象深刻。嘉必友实行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,确保产品安全可靠。孝感首恒成TEM冷链系统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恒温控制,避免了因温度波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风险,将食品安全变成了主动预防措施。这些本质上是监管机构“严格风险管理”的具体落实。
“智慧监管”现已成为湖北省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抓手。多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,方便企业获取生产、流通等环节数据,实现“从田间到餐桌”整个食品链的可追溯。主管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阅公司的生产记录、检验报告等信息。当发现数据异常时,可以立即介入核查,变“事后惩罚”为“事前预防、事中控制”。此外,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期,监管部门将重点对农贸市场、超市、餐饮企业等重点场所进行专项检查,加大飞行检查频次,扩大检查范围。,为食品安全编织一张更加严格监管的“防护网”。
从企业主动更新硬件设备,到组织主动开展自律,都是实业家。从监管部门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,到公众积极参与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,治理正逐步形成“多方协作、共同治理”的良好格局。这一系列变化不仅体现了企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,也为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提供了有力佐证。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完善、监管能力不断提升,湖北省在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方面有望取得更强成效,为全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来源:京中网(湖北日报)
作者:陈涛(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学院副教授)
编辑:陈迪 王杨梅